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老茧(公约文化、公信文明、公行法策学说)

人类的公共问题,必须得由人类共同合作才可能解决好。因此我必须要叫“三公大叔”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要把知识、学识、学说这三重不同发生原理关系搞清楚。  

2016-10-04 03:21:33|  分类: 文法语言学讲座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1、“知识”发源于个体知行活动。个体知行活动成果在人类还没有约用语言之前,是不能纳入交流活动分享的。所有人类个体的知识都首发于感官活动。感官活动成果叫“感触”——感触的不是“对象”,而是感官的“感受”。“瞎子摸象”寓言故事,澄清的就是感官活动原理。文化学术研究不可把“物理知识”谬述为“物理”,作违背知行活动原理解说。

2、“学识”由文化人群集体传续。由于听与说不能延时传续,因而学识的实在,以读与写事实为可靠公鉴的论述依据。这也就是说,“学识”是在人际交流活动中发生的以“读”为共同目击事实为说明、说服依据。直观面对的是“语言文化学识”,并以学用语言代代人不懈努力写作为传续学识“通用法体”。学识的不断增生和优用,依靠对字和词的不断约用和活用。

3、“学说”发生于学评活动。还没有通过学界学术批评认可并达成共识的所谓“学说”,是不可能达成学界公信其无谬的。毕竟是非正误,是“批评结论”。没有学评,就不会发生“学说”。学术批评所批评的批评依据是交流活动法理,批评的学术成果是对句法、章法、文法语言通用法则的约定成果。,

4、“学说”是集纳人类知行活动成果和学识传续成果,通过学评活动,精确而严谨地“文化(文章化)”了的学说。还没有通过学评,被学界反复审查批评的学说,还不能解除有谬质疑。后学者也不可能确信无疑其中无谬。能够说服后学者对学说确信无疑的,学界给后学者提供的可信依据是——历代学界学者们,对学说中的要点问题已集纳历代学者的学识反复批评过了,并有了学界公评结论。

5、当前学界普遍采用的思辨解说法是,把学界公信认可的“学用语言通用法则”与“文化学识传续法理”和“知行活动获知活动”的构成因循关系作“割断解说”。这样解说就“离析”了“生活经验”、“文化学识”和“法策学说”之间构成的因循层次关系。生活经验发生于个体知行活动,文化学识传续于人际交流活动,理法论学说依赖学界的学评活动来批评认可。

6、学术批评新成果的发生和讹传学识的现象是人类文化中的常见现象。比如宗教就是建立在“神创”讹传事实基础上的话语系统。集纳新的生活经验和科研成果首先达成文化学识传续新突破,是每个学者的最高目标。但学研新成果却是“待嫁”的成果并有可能永久被埋没。还没有通过秩序公正的学评认可,学术新成果就不能达成广普应用。学评秩序不存,对经典学说的解说也会发生谬误,造成讹传学识遗害。比如对《论语》第一句中“学而时习”的解说,当前学界还没有周正地把“学”解说为“读书”,把“习”解说为“写作”,因而就离析了与第二句“有朋自远方来”句法中“的两句互立”的因果关系。还没有写作成果的学者,是不可能“有朋自远方来”的。学评无序,就会对“经典”中实在的学识造成讹传。人类对文化学识的讹传和遗失,是遗害深远的。学界学者都应精诚合作,来努力避免学识的遗失和讹传。

7、任何一类直观可见的事实,都是因循循环关系所呈现的事实。事实的发生前因不是事实。见山说山,见人论人、见文说文、见理说理、见法从法——不论说什么,都不可脱离因循法理关系,并一定要把“第一事实”讲清楚,而不可脱离事实体系的因循循环构成关系,说事实发生的“前因”。偏执于事实发生的前因,就会发生“抗拒语言文化学术批评”现象,歪曲学用语言读写活动事实“不是事实”。“因明论”谈“前因”,“实证论”谈“前因所成事实”,“法理论”谈将来的必然趋势和结果。因明论证明的是“过去”,实证论解说的是“现在”获得的事实依据,法理论是面向“将来”的。

总结:“知识”是人类知行活动成果的总和,是私有的;“学识”是交流活动传续法体的总和,是公成的;“学说”是前沿学者集纳学识运筹“将来”的知行法动法则的“运筹学学识”的总和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“‘合’而达‘和’”。知识发生原理、学识传续原理和学说成全法理是不一样的。对“知识”、“学识”、“学说”这“三个词”学用得法,并不是很容易实现的。发生原理不明,学用语言整合学识并写成学说的能力,就不可能达成完备。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7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